老辈人说,年三十贴“福”字,得倒着贴才灵验,这规则是打我太奶奶那辈传下来的。
民国二十六年的岁除,太奶奶刚嫁进村里,跟着婆婆学贴福字。她性质急,拿着红纸福字就往堂屋门上贴,正正当当对齐了边角。婆婆瞧见了,赶忙摆手:“傻丫头,福字得倒着贴!‘倒’和‘到’同音,福倒了,便是福分到啦!”
太奶奶脸一红,刚要揭下来重贴,外头忽然刮起劲风,把窗台上的福字吹得飞进了厨房,“啪”地贴在了柴灶上,偏偏仍是倒着的。婆婆凑曩昔一看,笑得眼睛眯成缝:“好征兆!福倒柴灶上,来年灶火旺,三餐有米粮!”
![]()
那年初混乱不安,村里很多人家都缺吃少穿,可太奶奶家的柴灶却从没冷过。开春后,地里的庄稼长得分外好,秋收时囤了满满一粮仓;就连家里的老母鸡,也天天双黄蛋。村里人都说,是柴灶上那倒贴的福字显了灵,把福分都锁在了焰火里。
打那今后,村里人家贴福字,都要特意在柴灶旁也贴一张倒着的小福字。后来日子好了,柴灶换成了煤气灶、电磁炉,但这规则没丢——年三十下午,家家户户都会端着浆糊,把红通通的福字倒贴在灶台旁,嘴里想念着:“福倒灶台上,年年有兴隆。”
现在我贴福字时,也总照着老规则来。看着那倒悬的“福”字映着灶火,就想起太奶奶说的:“福分哪是贴来的?是一家人守着焰火,和和气气过日子,才攒出来的呀!”
上一条:燃气灶产品概况图







